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襄阳市总工会 > 职工文苑 > 正文
【散文】麦香忆儿时
2022-04-26 16:22:18  来源:际华3542 :月芽儿  点击量:
【字号: 】【打印

1_副本.jpg

昨晚,回家看望父母,沿路两边农田里的小麦都已变成了浅黄色。

临时起意回家,并未告知父母。走进家门,父母异常惊喜,随后责怪道:怎不早说?好提前准备准备。饭桌上,是母亲煮的稀饭,蒸的大白馍。我和爱人连忙说道:这就好,有大白馍,就是好日子。

闲聊,母亲又开始了她的絮叨模式:“丫头,小时可喜吃白面馒头了,捡麦穗可用心了…… ” 

小时候,望着金灿灿的麦浪翻滚,闻着空气中麦子的清香,真是一件欢快愉悦的事。

俗话讲,春争日,夏争时,小满赶天,芒种赶刻。小麦说熟就熟,一天一个样。收晚了,麦粒就会掉在地里。收麦是件大事,需要全家老小齐心协力、分工协作才能完成。

割麦第一天,天刚蒙蒙亮,父亲就带着全家人去割麦子。只见父亲弯着腰,挥着一把长柄的镰刀,左手用力拢起一大束麦子棵,右手迅疾将镰刀落在那束麦棵根部位置,只听到”唰唰”的镰刀割断麦秸的声音,一束束整齐的麦子顺势倒在父亲身后。紧跟父亲是母亲,以同样的姿势、同样的节奏,把那张金黄缎面一块块撕开。大哥把割下的一堆堆麦秆扎成捆,二哥把扎成捆的麦秆装在架子车上运回麦场。手工割麦、捆麦、装车和运输,都要耗费很大的体力。而我提着藤条编成的篮子,在麦地里来回穿梭,拾起掉落的麦穗,可一不小心就会被麦芒刺到。母亲说:“我们丫头,干活就是利利索索,快瞧瞧,就快有一篮麦穗了,拾得越多,白馍就越多呢。”在母亲的鼓励下,我干得更加卖力了。我们常常天不亮就要下地干活,从早上一直干到中午。累了,就在地埂旁的树下躺一会儿。饿了,就吃点自备的干粮。

晚饭后,父亲就要守在麦场“看场”了。“看场”不是为了防贼,而是为了防雨。若夜里有雷雨,父亲就要及时用塑料布遮盖麦摞,保护弥足珍贵的粮食。第二天,全家人在父亲的催促下早早地来到麦场把麦摞扒开,将麦子均匀地摊开晾晒。中午,父母会用摇杆不停沿着麦场一圈一圈地来回打拍。到了下午,全家人再把拍打好的麦子秸秆麦壳、麦粒进行分离。忙完休息的时候,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喝水,只有父亲时不时注视着树梢。只要树梢稍有摆动,父亲便迅速铲起麦粒扬到空中。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颗颗饱满的麦粒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第三天,父亲和母亲把麦场一分为二。一半晾晒新麦粒,一半将没有碾的麦捆重新摊铺、打拍……若遇到阴雨天,地里和麦场的麦子就会发芽,发芽的麦子在品相和口感上都会大打折扣,做成的馍馍难吃,麦粒也卖不上好价格。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农村再也不用镰刀收割麦子了,使用农业机械就能把干净的麦粒晾晒到平整宽敞的水泥路面上。白面馍馍也不再变得奢侈,成了家家户户都买得起的粗粮。门前的麦场已变成了父母的小菜园,如今只留下数不清的回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所有:襄阳市总工会 主办单位:襄阳市总工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地点: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春园路38号 | 办公电话:0710-3224881
鄂ICP备14010481号-2 鄂公网安备42060602000365号
总编辑:李宏音   责任编辑:王洪云
建议使用1200*8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