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襄阳市总工会 > 职工文苑 > 正文
【随记】那口老井
际华3542 李淑敏
2021-01-28 11:16:56  来源:  点击量:
【字号: 】【打印

  小时候,村子西头有一口老井。这口老井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父老乡亲。它是什么时候挖掘建成的,没人说得清。

  村子里一条宽宽的道路延伸至井边,人们便通过这条路去井里取水饮用。起先,乡亲们用的大多是木桶。由于木桶容易干裂,后来换成了清一色的土红色塑料桶。塑料桶经久耐用,我小时候家里的一对塑料桶至今依然完好无损。

  来井里挑水的人大多是青壮年男人。打水时,把水桶环在扁担一端的铁环上,握紧扁担,把水桶慢慢放下,接近水面时,三下两下晃动水桶,桶里便装满了水。然后打水人腿脚立定站稳,铆足劲,用臂力和手劲把水桶拔上来。一担水大约50公斤,挑上一担水,走几十、几百米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如果遇上雨天,挑一担水,走在泥泞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同时保证肩上的两桶水不偏不斜,不泼洒,不仅是力气活儿,还是个技术活儿。遇上雪天路滑,连人带桶摔个仰面朝天的事儿,也不是没有。

  早上,挑水的人络绎不绝。扁担在两桶水的轻轻晃动下,唱出吱呀吱呀的小曲,和着人们打招呼的声音,很是和谐。井边更是热闹,正在打水的,等待打水的,你来了,我走了,我走了,他来了,说笑中交流种田心得、天气、庄稼长势、收成如何,这一切构成了乡村一道特有的风景线。

  父亲一般是早上把缸挑满,年轻时的父亲走路轻便,挑一担水,我得跟在后面小跑。不知不觉间,父亲的腰板不再那么硬朗,有一次我竟发现父亲挑水时背有些驼,才蓦然觉出,我已长大,父亲已不再那么健硕。父亲挑水一般不让我去,怕井口太滑危险,跟在他后面帮不上忙又碍事。可我喜欢跟父亲一起去井上,因为一路上人们总在夸我长高了、长大了,到了井边还可以观看迷人的井边景观:四周全是一片长满了荷叶的堰塘,四季轮回中,荷叶由星星点点变成粉红的荷花点缀得满塘碧绿,继而又顶出高高的莲蓬,随后凋零,盖满积雪,残荷倒映在水中也别有一番情趣。

  我曾小心地趴在井沿光溜溜的石板上往井里看,井壁湿漉漉的,一块块有棱有角的砖在井壁上错落堆砌,井呈漏斗型,井口稍大,越往下越小。靠近井沿的地方,砖缝里长着几棵大大小小的蕨类喜阴植物。丢一颗石子到黑漆漆的水里,立马荡出圈圈波纹。四周堰塘的水,源源不断地渗到井里。井里的水真清呀,晶莹剔透,看不见一点杂质;井里的水真甜呀,像甘蔗汁一直甜到我们心坎儿里;井里的水真舒服呀,冬天温热,夏天凉爽;井里的水真神呀,一年四季,世世代代,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现在家里通了自来水,不用再去井里取水了,但村头的那口老井依然丰满了我的记忆,装点了我的梦萦。

 
 

版权所有:襄阳市总工会 主办单位:襄阳市总工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地点: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春园路38号 | 办公电话:0710-3224881
鄂ICP备14010481号-2 鄂公网安备42060602000365号
总编辑:李宏音   责任编辑:王洪云
建议使用1200*8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