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伟 工人日报-中工网通讯员 汪洋
近日,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江苏交控”)职工技能鉴定中心成立,人员逐步配备到位,职工技能鉴定规划也得以确立。这标志着江苏交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又一阶段性成果。
道路清障员,是伴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职业。但现有职业分类并没有该职业,这影响了广大清障员的职业发展。在推进“产改”过程中,江苏交控主动编制“清障员”岗位技能等级鉴定体系,填补了相关行业职业技能测评标准空白。坚持问题导向,满足职工发展需求,江苏交控争当“产改先行官”。
只有找准症结,方能对症下药。2019年初,江苏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办公室将江苏交控确定为全省首批产改试点单位。江苏交控党委既围绕上级要求做“公转”,又根据自身实际做好“自转”。公司党委和工会成立专题调研组,与基层干部、一线职工深入座谈,先后形成了《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职工队伍》等多篇调研报告,梳理出职业发展通道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3大类20余项问题,为推进“产改”找准了“病灶”、明确了目标。
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江苏交控制定了《新时代交通控股系统职工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江苏交控系统2020年职工队伍建设改革要点》等方案,把改革任务进一步聚焦到4个方面14项重点工作,为造就一支敬业爱岗、服务诚信、业务熟练、奋发向上的产业工人队伍画好蓝图。
响应职工最关心的诉求
职业发展通道建设与广大职工成长发展息息相关,是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江苏交控现有职工2.8万余人,广泛分布在收费、清障、道路养护、电力、金融等百余个岗位。架设职业发展立交桥,实现各类人才既可以在同类岗位内以职级为维度实现纵向晋升发展,又可以在管理、技术、技能不同岗位类别之间进行有条件调整的横向职业发展,意义重大。
主要担负道路事故或故障车辆清障的清障员,是维护道路安全通畅环境、保障驾乘人员通行安全的守护者。仅以宁沪高速为例,日均断面流量峰值已超24万辆次,年清障总量超2万起。响应广大清障员的诉求,江苏交控主动对接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确定了“现状调研——体系编写——择点试行——通道发展”四步走的基本路径。
在鉴定中心的协调下,宁沪高速选定了与清障员职业性质较为相近的救援机械操作员作为参照职业,解决了在《职业分类大典》中没有清障员这一职业的难题。会同外部专家调研分析,按照编写规则,搭建体系框架,形成职业鉴定体系。
最终,宁沪高速完成了《清障岗位技能鉴定评价规范(讨论稿)》《岗位培训教材之基础知识》《岗位培训教材之1~5级专业知识》《技能鉴定考核题库》,以及中高两个等级操作鉴定评价标准和评价规则等,成稿字数总量超过130万字。
2019年12月5日,宁沪公司成功举办清障员技能等级(中级)鉴定模拟测试,选取18名清障员分别参与理论、操作两部分考试。参与测试的职工表示,清障员技能等级鉴定办法、评价标准等与工作实际有较强的贴合度,具有实践工作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能够较好地满足岗位技能鉴定的实际需求。
顶层设计提高产改“含金量”
经过一年的努力,江苏交控通过集成创新、精准施策,工会的牵头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人力资源、法务等业务部门各司其职,所属各单位主动作为,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提高产改的“含金量”。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先后出台劳动用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化、企业法人治理、群众性创新等方面的文件制度达到20余项,在破解职工关心的岗位调整、收入分配、职业发展等热点难题进行了探索,为全面推进“产改”扫清了制度障碍,完善了顶层设计。
江苏交控高养公司对养护工岗位20余个工种进行梳理,划分为5类生产岗位,制定了与之对应的薪酬标准和成长通道,初步打破了学历壁垒,让低学历的高技能人才享受更高的薪酬待遇。高管中心全面打破技能、技术和管理岗位待遇壁垒,2019年以来聘任各等级专业技能职工199人、专业技术职工75人,让技能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岗位职级与专业技能“双通道”中同步成长,实现薪酬待遇的同等享受,极大地拓展了职工的职业发展空间。京沪公司加大对先进典型的选拔表彰力度,开展“用心做事”“京沪工匠”等评选工作,引入增设调档工资的激励机制,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
江苏交控还率先成立了省属企业第一家企业大学——江苏交控大学(党校), 仅一年时间,就为全系统培训职工1.3万人。2020年7月,江苏交控大学被江苏省人社厅定为全省高级技师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点,教育培训成果得到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此外,江苏交控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党员和技能人才“双带双培”,新发展党员中一线职工和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79%,人数达到24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