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上6时30分,在蚌埠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学校),《家庭保健按摩》《中式烹调》《育婴员》和《养老护理员》四门课程同时开课,各个培训场所呈现出一派浓厚的学习氛围。
据了解,像这样多种培训交织,场面忙而有序的情景,在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学校)已是常态。两年来,职工学堂已逐步成为丰富职工生活、提升职工素质、陶冶职工情操的文化阵地。
公益培训如火如荼
蚌埠市总工会职工学堂,创办于2018年,面向全市广大职工会员开展免费公益培训。旨在提高职工会员的品德修养、文化素养、生活技能,打造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时代职工队伍。
为开设好职工学堂,让职工实实在在受益,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学校)广泛调研,反复推敲,精准确定培训项目,同时选聘高层次培训师资,充实完善培训设施,加强宣传推介活动,严谨有序进行教学,保证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如点心菜肴培训实行理论、技能双师同堂,在操作的同时讲授营养理论;如中式、西式、粵式三大类点心制作连续推出,让学员辨析各自特点,领略不同的饮食文化。”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学校)校长宋红波介绍说。
与此同时,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学校)不断致力于提高培训层次——逐步从生活技能型向情操陶冶型发展,从一般授课向专家教授讲座发展。
因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学习热情。每期课程一经推出,瞬间名额报满。截至目前,市总工会职工学堂已开展30多个项目的培训,开班51期,内容涵盖生活技能、文学艺术、运动保健、文明礼仪、生活美化、读书领悟、传统美德等多方面。参培人数已达2930人次。
风雨无阻“送教上门”
今年以来,根据全国总工会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工作部署,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在全市广泛开展了面向失业职工、转岗待岗职工、农民工等困难群体的家政服务项目培训。
在了解到禹会区长青乡陈郢村较远,80多名学员每天往返40公里存在很大困难后,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决定送教到村,让学员在家门口就能参加学习。
陈郢村正在拆迁改建中,培训场所偏僻,道路坑坑洼洼。晴天尚好,阴雨天则泥泞难行。授课教师和管理人员依然坚持每天往返奔波,完成教学任务。比较轻便的实操设施,也都尽可能运送到村,用于实操训练。周密的安排、优秀的师资、严格的管理、生动的教学,使这次送教进村取得良好成效,开拓了农民工新的就业渠道,也促进了家政服务业的发展。“送教上门”是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学校)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服务职工举措。怀远的淝河、双桥、孝仪,五河的新集、大新,市区边远的社区和乡镇,如宏业村一社区、文竹苑社区,燕山乡等都有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学校)送教上门的足迹,也都回荡过授课老师们激情讲课的声音。
打造技能培训品牌
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学校)在项目选择上瞄准市场需求,着眼学员发展,并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目前选定的项目有育婴员、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师、中式烹调师等。
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学校)是全市最早开设育婴员项目培训的机构,十几年来,已累计培训数千人。学员结业后广泛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或在本省市就业创业。由于师资雄厚,设施完善,教学严谨,就业通畅,具有了该市育婴员培训方面的品牌效应。在中式烹调师培训中,除技能培训教师外,还把职工学堂授课的名厨请来助力唱响品牌。保健按摩师和养老护理员培训也在不断加强师资建设,增添实操设施,提高教学水平,争创名牌项目。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政策,市总培训中心(学校)组织人员走访了本市及三县的街道社区、乡镇村庄,争取基层组织的合作支持。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了解了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学校),学校的育婴员等主要培训项目。为下一步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办好工程继续教育
工程继续教育是对工程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知识更新和先进科技教育。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学校)是市人社局、市经信局确定的工程继续教育基地。
今年为了克服疫情影响,解决参学人员的工学矛盾,工程继续教育从课堂面授改为网上在线学习。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学校)完成了播出平台的搭建和学习内容的制作、上传。学员们通过互联网在线学习,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少,学习效果更好,本职工作更有保证。今年培训的1300多人运用所学的科技知识,投身全市经济建设。
作为市总工会下属的办学实体,蚌埠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学校)始终秉持为广大职工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的初衷,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办好职工学堂公益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先后分别获得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授予的“全国职工教育示范点”“全国工会就业培训基地”“安徽省工会职业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下岗职工再就业示范基地”“省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等奖励和命名。(徐希涛 宋红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