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襄阳市总工会 > 他山之石 > 正文
甘肃工会:为地方经济振兴注入“新动能”
2020-10-12 10:01:30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客户端  点击量:
【字号: 】【打印

  甘肃工会:推进“产改”走深走实为地方经济振兴注入“新动能”

  金秋时节,走进“如意甘肃”,处处呈现着高质量发展的火热景象,从镍都金昌到铜城白银,从酒泉嘉峪关到武威张掖,从今年二季度GDP增速创造20.2%奇迹的兰州新区,到主打“精致牌”迈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步伐的魅力兰州,各级工会组织通过扎实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化年”行动,聚焦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发挥改革的联动效应和共生效应,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注入澎湃的“新动能”。

  今年以来,甘肃省14个市州全面启动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全方位”探索,26个地方、企业、职业院校开展省级改革试点工作,各级工会紧盯地方建设大格局和改革发展总盘子,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探索出“金川样板”“新区模式”“白银目标”“张掖经验”等一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工会工作新品牌。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片区座谈推进会上,甘肃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办公室主任、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包俊宗表示,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理解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准确把握推进这项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努力造就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地方产业布局的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白银目标”:让传统的产业工人城市“走在前列”

  白银市,不仅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也是传统的产业工人较为集中的城市。今年以来,白银市总工会抢抓被列为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试点市州的重要机遇,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以“想全局”的高度健全试点机制,以“谋一域”的深度制定试点方案,以“干具体”的力度确定试点单位,高标准推进产改工作。

  白银市推动技能评价向多元化延伸,改进技能评价方式,做好白银公司、靖煤公司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探索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开发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规范,扩大企业评价自主权,让“不唯考绩凭实绩、不唯学历凭能力”真正成为技能人才评价的主流。

  同时,推动人才培养向多渠道覆盖,念好引、培、扶“三字经”,“引”就是打造人才“联合舰队”,大力吸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就是培养现有队伍,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建设;在全市现有4所国家级、2所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基础上,再建3-4个国家级或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每个10万元、5万元补助;全市建成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40个,每个给予1万元的补助;选树“铜城工匠”10名、提名“铜城工匠”10名。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给予企业每人每年4000元以上的职业培训补贴;今年组织企业职工技能培训1.5万人次,其中新型学徒制培训400人。“扶”就是对就业重点群体的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针对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两后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4.2万人次,构建产业工人成长的“加油站”。

  “雄关通道”:助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快速成长

  嘉峪关市围绕产业工人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成就感、安全感,从政治地位的提升,到收入、教育、医疗等方面绘制产业工人成长的“路线图”,为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开辟一条“快速”通道,为嘉峪关市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源泉和支撑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劳模(技能人才工作室)32个,其中王云平劳模工作室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闫桂珍等6个劳模工作室被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吕杰等6个工作室被命名为“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嘉峪关市总工会联合有关单位在重点项目中开展“展主力军风采、创精品工程”劳动竞赛,与酒钢(集团)公司工会联合,协同项目竞赛单位,以“强根基、补短板、抓创新、谋发展”为主题,开展了省级重大项目劳动竞赛,在宏达公司开展“提质增效,创先争优”主题劳动竞赛,积极引导大友企业公司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大力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同时,在全市广泛开展创新型班组创建行动,截至目前,已命名嘉峪关市创新明星班组4个,创新型班组40个,其中被省总工会命名为甘肃省“十佳创新型明星班组”3个,甘肃省创新型班组12个。

  “金川样板”:试点先行树品牌,示范引领促发展

  金川集团是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确定的全面试点单位之一,今年初,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推出25条针对性举措打造高技能人才大军,成为甘肃试点示范的典型。金昌市总工会在抓好金川集团公司试点的基础上,坚持边探索、边实践,注重示范引领,放大示范效应,推动形成全市上下支持改革部署、共推改革落实、共享改革成果的生动局面。

  金昌市是把“畅通”作为目标,着力创新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制度,突破产业工人队伍成长成才的各种“天花板”“独木桥”,建立健全技术等级与工资待遇相匹配的绩效考核体系,更好地激励职工立足岗位学技能、强本领、长本事,铺设持续学习成长的“绿色通道”,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金泥集团公司把高技能人才安排到关键管理岗位、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项目岗位去摔打磨练。鼓励和推动多家企业提拔一线员工30多人担任车间管理人员、8名车间管理人员为厂级领导班子成员(经营层)。把“赋能”作为关键,持续深化全市“十万职工素质提升行动”,着力推进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全市各级工会共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强化培训班239期,累计培训职工达4.7万人次,有1.6万名职工通过培训晋等升级;组织开展技能演展示活动28场次,近1.8万名职工参加了观摩学习。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被命名为“陇原工匠培训基地”。

  “酒泉机制”:强力推动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在2018年,酒泉市就率先制定印发《酒泉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27项重点目标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后,由工会牵头,会同组织、宣传、教育、科技、人社等部门按照分工全力推进工作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在玉门市的智慧工会建设列为省级试点后,酒泉市又将奥凯种业、酒泉职业技术学校确定为市级试点单位,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试点单位结合产业工人队伍需求,探索素质提升途径,进一步提高了针对性和精准度。同时试点带动,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在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全面推开,多点开花。

  酒泉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形式,覆盖适应劳动者和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组织开展风电电焊、家政育儿、养老护理等特色产业培训,激励和促进我市产业工人开展思想交流和网上练兵,开展以“奋进新时期、追梦新征程”为主题的市级职业技能大赛10项,举办传染病防治、课堂教学、汽车驾驶、公路养护、税务征收、气象服务、快递行业等45个工种的120余项技能比赛,参加职工5.6万名;组织开展“共克时艰勇担当建功立业促发展”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助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达产,参与竞赛单位达836家,参与竞赛班组4652个,参赛职工达8.6万人次。在全市“人才计划”中设置劳模工匠、首席技师等“产业人才”,对产业工人中的高层次人才纳入市委人才培养支持计划,至目前纳入市级“人才库”320余人。对王志军创新工作室、刘锦帆劳模创新工作室、张国森创新工作室等6个人才创新工作室进行命名并给予了3万元的经费补助。通过畅通成长成才通道,鼓励引导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高技能人才倾斜,促进了产业工人待遇进一步提高。

  “新区模式”:建设大数据平台发挥改革联动效应

  兰州新区是国务院2012年8月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今年初,兰州新区确定为全省“产改”试点单位后,新区工会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在新区八大国有集团公司进行改革试点,以“新区工惠”大数据平台为手段,探索建立组织一体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社会化、技能现代化、素质高端化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新区模式”。

  新区工会依托大数据产业优势,创新开发“新区工惠”大数据平台,开辟“会动态、会学习、会服务”三大板块,创建工作动态、建会入会、线上学习、线上培训、竞赛活动、劳模工匠、帮扶救助、维权服务、普惠服务、职工之家等10个基础模块,为新区广大职工提供普惠性、便捷性、精准性、常态化服务,职工活跃率达到95%以上。通过整合各行业各领域教育资源,开发各类课件60期,基本做到了科学化、多元化、菜单式培训服务。通过“新区工惠”平台,让职工“一键找到工会”“一键享受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职工少跑腿”,努力把“新区工惠”打造成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品牌。新区商投集团围绕主业板块,先后建成现代物流、现代安保技能、现代城市配套服务、汽车售后服务、国际商务等5个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新区石化投资集团创办职工技能培训中心,联合兰州能源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卓越特种行业设备培训机构,依托甘肃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面向化工园区入驻企业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完成特种设备行业人员取证300多名。新区城投集团与兰州城市建设学校建立校企合作,设立“兰州城市建设学校就业实习基地”。新区科文旅集团创办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联合社保部门组织就业创业培训,依托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开展软考工程师、CISP认证等高技能人才培训,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技能培训新路子。

  “技能武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

  武威市总工会抓住深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产业工人技术技能素质,壮大产业工人队伍这个核心,重点围绕全市“三大特色产业带”建设和“八大产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着力打造“技能武威”。

  对有创业需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以及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带头人、技术骨干等人员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现代种养技术、农业创业、农村电商、企业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及现代营销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就业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截至目前,武威市已累计投入资金2845万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11562名,其中:现代青年农场主180名、生产经营型5766名、专业技能型4012名、专业服务型1604名。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742名,其中:初级3556名,中级186名。

  今年以来,立足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按照“六稳”、“六保”任务要求,武威市总工会联合市人社等部门开展2020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暨东西部劳务扶贫协作网络招聘周活动,充分利用各类线上网络平台动态发布用工信息,为广大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信息平台,最大限度地帮助困难职工和未就业大学生务工就业。“春风行动”中,用工信息阅读量点击达21.6万人次,市内外300多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4154个,9027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用工协议。

  “张掖经验”:构建技能形成体系推动绿色发展

  张掖市深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聚焦打造生态型产业化项目集群的战略目标,在加快推动绿色生态农业、新兴生态工业、全域生态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中,释放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联动效应和共生效应,形成了具有张掖特色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张掖市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推进以培黎职业学院为龙头、县区职教中心为主体的中高职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开设26个职教专业,实行“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改革,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推动职业学校加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职业等11个省级职教集团,与16所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与92个企业开展实习见习合作,从源头上培养造就了一批高技能产业工人。张掖工会围绕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急需紧缺工种,积极开展职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及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新型学徒制培训200人次。持续开展10万农民工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农民工9.67万人次,推动农民工稳定转型为产业工人。同时,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指导企业探索建立“技能通道”与“管理通道”相结合的“双轨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把产业工人中的技能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视同仁,同样对待,实现产业工人多渠道发展。今年以来,组织全市各工业园区、180多家复工复产企业、14个重点工程项目开展了“防疫情、保生产、促发展”专项劳动竞赛、省级示范性劳动竞赛和“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参赛职工近6万人次;组织全市50个重大项目参建单位、100家企业、5万名职工开展“百日攻坚”劳动竞赛200场次以上,助力全市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建设。举办市级一类、二类技能大赛5场,县级大赛12场,为产业工人发挥作用、成长成才搭建了“竞技场”。

  “精致兰州”: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在高标准打造都会城市,以工匠精神建设“精致兰州”的过程中,兰州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彰显工会组织的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担当作为。

  今年以来,兰州市总工会围绕重点工程建设、区域和企业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了《2020年兰州市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实施方案》,拓宽成才渠道,搭建素质提升平台。截至目前,已举办了包括快递、超市、家政等21个场次,39个工种(岗位)的省、市级技能大赛,激发了广大产业工人学技能、练本领、争当技术能手的热情。同时,组织近34万职工参与百余个类型的劳动竞赛,广泛动员全市广大产业工人投身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积极性,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

  兰州市总工会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八大群体”工会组织建设同步推进,加大面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组建力度,摸底调研网约车行业、网络新媒体行业企业底数,进一步推动工会组织向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领域和农民工、自由职业者、“两非一无”群体延伸。另一方面,有序推进“八大群体”建会入会工作。针对建会重点难点组织开展专项调研,进一步摸清底数,简化组建审批程序,在疫情期间基层工会组建审批实行不见面办公方式,为“八大群体”、一线防疫等单位报批事项开通绿色通道,有效提高了企业组建工会的效率,激发职工建家入会的主动性积极性。目前,全市已组建“八大群体”企业独立工会214个,行业性工会3个,涵盖企业225家,吸纳“八大群体”会员12363人,预计在年底实现快递行业建会入会全覆盖。(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

 
 

版权所有:襄阳市总工会 主办单位:襄阳市总工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地点: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春园路38号 | 办公电话:0710-3224881
鄂ICP备14010481号-2 鄂公网安备42060602000365号
总编辑:李宏音   责任编辑:王洪云
建议使用1200*8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