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没有干好这个工作的天赋,肯定怎么努力都干不好。”
“你的脑子比别人笨,你就要多努力。”
“疫情后经济受影响,今年的绩效目标肯定完成不了。”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会形成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信念,这些信念又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动机、信心、生活满意度等等。虽然这些信念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但是当我们所持有的信念和我们所处的环境更相适应的时候,它就会给我们带来更积极的影响。
后疫情时代,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很多地方都与疫情前不再一样,那我们如何消除不合适的信念,从而更好的应对新形势下的生活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信念的背后,是归因
归因,通俗来说就是一个人如何看待一件事的因果关系。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第一个例子,当事人小王把自己的工作结果都归结为自己的天赋,因此在结果不好时会产生“怎么努力都没用”的信念,这种信念又反过来让他消极面对接下来的工作,导致更不好的结果,形成负面循环。相比之下,小李面对同样的情况,认为是这次碰巧运气不好,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仍然和以前一样,没有陷入消沉之中。
面对同样的事情,大家会出现各不相同的看法,心理学家从其中提取了三个因素:是否稳定、内在还是外在、是否可控。前面说到的“天赋”,就是一个典型的稳定、内在、不可控的因素。而努力则是一个不稳定、内在、可控的因素。类似的,把原因归结为自己遇到了好的搭档或领导,则属于外在因素,如果人员搭配不由自己决定且相对固定的话,这也属于不可控且稳定的因素。
我们应该如何归因?
不同的归因方式都会带来不同的影响,这其中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更没有十全十美。与当时的环境以及当事人的性格和情绪状态相符合的,才是更有利的。
1.从稳定性的角度
面对成功的时候,将原因归结于稳定的因素有助于提高自信(取得成功是因为我工作能力杰出),而归结为不稳定的因素有助于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取得成功是因为我努力工作)。我们常常看到有的领导会对下属说“你这次绩效好只是运气好”,就属于不稳定归因,而“这个同志很有天赋”,则属于稳定归因。
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失败,那么进行稳定因素的归因,如“我不适合干这一行”、“我的天赋不在这个领域”,就会让当事人形成消极的自我信念,从而丧失自信和努力的动力;此时进行不稳定因素的归因,反而有助于自己今后努力,正如很多孩子在没考好的时候会对家长说:“这次是个意外”,就是这个道理。
2.从内在外在的角度
当面对成功的时候,把原因归结为内部(这个项目我投入精力很多),不仅可以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信念,还有助于激励自己接下来更加努力。而把原因归结为外部(这次的客户好沟通),则不会产生上述好处。
进行内部归因,可以激励我们在失败的时候继续努力,例如:“这次绩效没完成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但这同时也会带给我们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此时进行外部归因,把自己的问题“甩锅”给自己以外的因素,则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自信心,例如“这次的客户不好对付”、“这次上级定的目标太高了”等,尽管这对于日后努力没有帮助,却可以大大减轻我们的情绪困扰和心理压力,使我们免于失败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后疫情时代,很多人压力增大,有的甚至自寻短见走向极端,不由得令我们扼腕叹息,或许上述方法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变换角度看问题的启示。
3.从控制性的角度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例如自己的努力程度、自己的决定(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自己采取的工作方法,这都有利于自己继续努力。与此相反,如果把原因归结为外部原因,例如运气好、领导关照、客户配合、竞争对手弱等等,不论是在成功或者失败的时候都不利于自己今后努力。
我们不难发现,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可以控制的内部因素让我们有更愿意努力的动机。但是必须承认大部分的归因方式都有两面性,因此我们并不能简单认定哪一种方式更好,而是要根据自己当时的情绪状况等诸多方面因素具体分析、统筹做出决定,才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其实,不仅仅是自己,我们在生活中其实也免不了会对别人的行为进行归因,例如我们有时会夸奖孩子努力(不稳定、内部、可控),而有时会夸奖孩子聪明(稳定、内部、不可控)。这些也是我们在对孩子的结果进行归因,前面提到的原理在这里同样适用。
最后,希望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消除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树立信心、乘风破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