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最常见的急性肠胃炎。 一、什么是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狭义的感染性腹泻仅指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这组疾病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其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 二、感染性腹泻临床表现 感染性腹泻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就是腹泻,每日大便超过3次(或与平时排便习惯相比次数显著增加)。大便的性状与平常不同,常常是稀便、喷射状水样便,也可以是黏液便、脓血便或便中带血,患者常常有里急后重的感觉,此外还有恶心、呕吐、发热(感染所致)、腹痛和全身不适的感觉。病情严重者可因为大量腹泻导致脱水和丢失大量钾,出现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三、感染性腹泻治疗方法 感染性腹泻应及时到医院的肠道门诊接受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腹泻患者不能采用“饥饿疗法”禁食禁水,要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的流食,富含钾、钠的饮料。 四、感染性腹泻的分类 感染性腹泻的种类是比较多的。 (1)侵袭性病源引起的腹泻,如感染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引起的腹泻; (2)肠毒素性的腹泻,也就是说主要致病是通过肠的毒素,这一类病人当中,最重要的是霍乱; (3)病毒性感染,病毒性在儿童比较多见。夏秋季节引起腹泻的病毒主要是肠道病毒,肠病毒、柯萨克病毒,脊灰病毒,还有到秋天时的轮状病毒比较多见,在儿童时期,特别是轮状病毒,全国都比较多发; (4)抗生素相关性的腹泻,常见于腹泻或者是其他疾病以后,使用抗生素过多引起。过多、过滥的抗生素使用引起肠道菌群均衡失调,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造成腹泻和感染性腹泻。 五、预防及控制措施 1、个人生活预防及控制措施 (1)健康教育: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 (2)农村地区居民改变人畜共舍的生活习惯。 (3)注意饮用水卫生,注意保护水源,对饮用水消毒。 (4)抓好饮食卫生,加强对饮食行业、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食品卫生管理。 2、单位机构预防及控制措施 (1)食品经营单位尤其是学校、托幼机构、工地等集体单位食堂,应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特别注意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如发现感染应立刻令其脱离岗位,直至痊愈。 (2)学校、托儿机构一旦出现集体性呕吐、腹泻或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监督局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卫生部门,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事件的调查和处置;封存可能导致病毒污染、传播的食品、原料以及工具、设备等;及时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3)用含有效氯的消毒剂对腹泻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要进行消毒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