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襄阳市总工会 > 党建廉政 > 正文
红色工运印记寻访③职工文化生活的城市地标
2022-12-09 09:45:00  来源:  点击量:
【字号: 】【打印


工人文化宫:职工文化生活的城市地标

位于凤雏大桥樊城引桥匝道边的襄阳市工人文化宫,曾经是许多襄阳人的回忆,也是人民广场的一处地标。

这座钢琴外观的建筑,建于1985年。“吹拉弹唱、打球照相”是当时职工们对它功能的概括。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昔日热闹非凡的工人文化宫,也逐步成为一处闲置的场馆,期待着再获新生。

本次襄阳红色工运印记寻访活动,我们也走进这座曾经襄阳最热闹的“工人的学校和乐园”,感受它曾经的繁华和喧闹。

图片4.png

3个月建成工人俱乐部礼堂

“以前文化宫不叫工人文化宫,那会儿叫襄樊市工人俱乐部。”今年61岁的肜遂群,在工人文化宫工作了43年,对工人文化宫的历史如数家珍。

1953年,襄樊市成立工人俱乐部筹委会,市总工会在原樊城中山前街279号腾出一间宿舍作为临时办公地点,并在这里建立了最早的活动场所——职工图书室。

职工图书室成立之时,藏书7000余册,办有16个流动图书箱,图书管理员和业务文化积极分子肩背书箱,到工人集中的行业送书上门。

1953年冬,工人俱乐部在市文化馆租借了一间可容纳700人的会议室,作为职工临时活动场所。白天室内备有象棋、扑克、乒乓球等器具,晚上把这些图书文体器材一收,又成了最早的工人演剧场。

1954年,经原襄樊市委和市政府的决定,在现工人文化宫位置修建工人俱乐部礼堂。

当年9月1日,工人俱乐部礼堂破土开工,全市4000多名职工参与了修建工人俱乐部的义务劳动。仅用了3个月时间,工人俱乐部礼堂竣工,正面镶嵌着“巩固工农联盟”6个金色大字。自此,襄樊职工有了工会组织的第一个文化活动阵地。

当时,市工人俱乐部主要功能有放电影,举办文艺活动、舞会,以及报告会、讲座等。仅1956年至1957年,市工人俱乐部就举办文艺晚会25场,演出节目125个,观众2.49万人次;办舞会122次,参加跳舞和观摩群众约4.13万人次;举办两次全市性职工业余文艺晚会,可见全市职工多么喜欢和需要这个阵地。

1966年以后,受十年动乱冲击,工人俱乐部事业受到摧残,除电影机外,图书、乐器、体育器材被抢,甚至大楼也被占用。直至1973年,在整建工会的同时,俱乐部业务活动才重新回复运转。其中,最先活跃起来的是电影放映。

“上一场电影还没放完,下一场就已经开始等着排队了,卖票的小窗口一次能伸进来十几只拿着钱买票的手。”当时负责文化宫电影宣传工作的马勇感慨道,不管是室内影院还是露天影院,都是场场爆满,一晚上就有近三千人聚集在文化宫里看电影。

工人俱乐部还与对面的人民广场一样,是全市性政治宣传阵地,很多重要活动和集会、展览在这里举行。其中包括:1960年市总工会举办全市职工运动会,省总工会特意奖励襄樊市两辆捷克牌摩托车;1965年,举办优秀战士廖初江、丰福生、黄祖示学习毛主席著作展览;举办全国三八红旗手梁彦斌、肖桂芝先进事迹展览,该展览后来还被送到北京工人文化宫展出;1967年,市总工会与市武装部联合开展防空防化知识电影幻灯宣传活动,在各基层工会放映半年之久;1965年到1968年,举办学习雷锋、王杰等英雄模范人物系列展览;1967年,市总工会为本市劳模金凤山、鲍发志举办先进事迹展览;1974年,市总工会组织宣传本市“十朵金花”先进事迹展览。

图片5.png

项目涵盖吹拉弹唱打球照相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工会“九大”以后,职工文化生活从一片萧条的景象迎来了新的生机,工人俱乐部进入全面恢复、整顿和发展阶段。

1981年9月21日,为适应全市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原襄樊市人民政府下文,将“襄樊市工人俱乐部”改名为“襄樊市工人文化宫”,并在坚持开展电影放映、图书阅览活动的同时,清理修复了灯光球场,新建了露天游艺场,建立了电视室等活动阵地。

1983年,为了满足职工更多需求,原有礼堂及露天影院被拆除。1985年9月3日,由湖北工业建筑设计院设计的建筑面积为1964.29平方米的市工人文化宫影剧院建成交付使用,也就是目前看到的工人文化宫。至此,这个以工人影剧院为主体,附设图书馆兼阅览室、地下活动室、电视放映室、招待所等活动场所的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大体形成。

造型舒展大气、酷似一架钢琴的工人文化宫影剧院建成后,成为全市最热闹、最时尚的地标性场所。工人剧院先后成立市职工业余艺术团、职工广播电视合唱团、职工业余京剧队和曲剧队四支,拥有工人业余演员250人,市职工艺术团深入基层演出40余场次,观众达2万余人次。

“大家白天上班,晚上就骑着摩托车来文化宫排练演出。当时我们工人文化宫好几支队伍因为能力强,还被派到外地演出呢!我当年负责给舞台调光、调音,每天都忙得昏天黑地,但是心里高兴。”回忆当时的文化宫,肜遂群大爷骄傲地说,义务教授书法、绘画、摄影等文艺课程的老师有很多,只要职工想学,工人文化宫都会免费提供。

“吹拉弹唱,打球照相”,这是当年职工们对工人文化宫的功能定位,几乎包揽了职工文化娱乐活动的全部。

图片6.png

“没落”的场馆期待“重生”

近日,记者走进文化宫影剧院大厅里,迎面扑来灰尘的气味,窗户玻璃上结了厚厚一层尘土,墙皮也早已脱落。记忆里门庭若市的影剧院里,只有几排水泥砌起的看台能依稀看出剧院的影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市场经济的浪潮滚滚而来,曾经光环照耀的工人文化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设备陈旧,人才流失,熙熙攘攘的文化宫逐渐门庭冷落。为了维持运营,工人文化宫开始主动适应市场,寻找新的出路,但步履蹒跚。

1994年,襄樊市工人文化宫与省总工会电大合并;

2001年,工会干校、电大、文化宫,三个单位整合;

2005年,工人文化宫对场地进行出租改造,进行经营性活动……

2018年,襄阳市工人文化宫的剧院大厅停止出租,被迫暂时关闭。

“目前,襄阳市工人文化宫与我市引领汉江流域、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极不相称。新时代是需要文化宫的,职工也是需要新的文化生活的。”襄阳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魏玮介绍,近年来襄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襄阳百万职工阵地建设,将择址新建襄阳市工人文化宫项目先后列入了襄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和2022年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目前,新的襄阳市工人文化宫正在选址论证和前期规划阶段,预计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以上,将是襄阳市重点公益性文化设施,也将是汉水流域标准化、标志性工人文化宫。新馆具备思想引领、教育培训、维权服务、文化艺术、体育健身五大功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襄阳工运史馆(劳模工匠精神宣传展示中心)、职工综合服务专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职工维权服务中心、职工创新创业孵化区)、多功能文化中心、综合体育中心、数字科技馆等。可以预见,新的襄阳市工人文化宫必将凤凰涅槃,重获新生,成为团结引领、暖心服务职工的重要阵地,成为新时代惠及襄阳市百万职工的学校和家园。

楚天快报见习记者赵怡然 吴宇睿

通讯员王磊


 
 

版权所有:襄阳市总工会 主办单位:襄阳市总工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地点: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春园路38号 | 办公电话:0710-3224881
鄂ICP备14010481号-2 鄂公网安备42060602000365号
总编辑:李宏音   责任编辑:王洪云
建议使用1200*8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