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伟 梁艳)近年来,襄州区总工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三三制”劳动争议矛盾化解法,有力维护了职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基本实现了全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用好三支队伍,化解矛盾纠纷有力量。聚焦控源头、凝合力、解民忧,建强工会干部、法院+仲裁+工会调解员、工会职工法律服务团三支队伍,不断壮大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力量。 建强工会干部队队伍。襄州区总工会率先在全市开展非公企业工会星级评定,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工会星级评定和工会主席履职津贴的硬指标,促进工会干部和职工交心谈心,及时发现矛盾纠纷隐患并及时化解。近年来,襄州区基层工会干部共化解劳动争议3000余件。 建强法院+仲裁+工会调解员队伍。区总工会择优选聘9名专业素质强、品德高尚的退休法官、仲裁员和专业律师任调解员,定期开展培训,强化经费保障,严格工作考核,实行动态管理。近五年来,法院+仲裁+工会调处成功率达86%。 建强工会职工法律服务团。襄州区总工会拿出一定的经费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7名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有奉献精神的专业律师加入工会职工法律服务团队伍,每周一、三、五到区总工会职工法律服务中心值班,接受职工免费法律咨询、代写文书、法治宣传、普法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 建好三项机制,化解矛盾纠纷有保障。坚持把非诉讼机制挺在前面,实行多元化解、部门联动的工作思路,持续探索化解矛盾纠纷新模式。 建立诉裁调对接机制。襄州区总工会于2019年与区法院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于2020年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了裁调对接机制。分别在区法院、区仲裁委、区总工会职工法律服务中心建立三个调解工作室。区法院、仲裁委接收的劳动争议案件在立案前委托区总工会进行先行调解,调解成功达成协议后分别予以司法确认和审查确认,调解不成功则进入正常的审理或仲裁程序。共办理法院+工会495件,调解成功310件,调解成功率达63%,有效缩短解决劳动纠纷的时间成本和行政司法资源。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由区委常委、区总工会主席牵头的“法院+检察+公安+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联动化解机制。欠薪案件请人社部门执法督办,恶意欠薪符合条件的案件由公安部门及时立案侦查。对证据不充分的案件提请检察院支持诉讼。法院和仲裁通过联动机制加强裁审衔接,规范统一裁审标准,提升了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工作效能。近年来,襄州区通过联动机制解决劳动争议案件52起,办结投诉举报案件70余件,追索劳动报酬100余万元,有效提高劳动者维权保障质效。 建立法官工作室机制。襄州区总工会与法院于2023年5月建立了每周四安排一名法官到区总工会诉调对接工作室坐班机制,帮助调解疑难杂案,优化诉调对接流程,以案讲法培训区总工会调解员队伍,使调解员更具专业化、法制化。同时还对来访的职工群众进行法治宣传、普法培训,提高职工群众的法律素养和依法维权意识。自法官工作室建立以来,化解疑难劳动争议案件30余件,普法宣传200余人次。 用好特色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有办法。注重用好工会维权手段和职工关爱等暖心服务活动,增强劳动纠纷化解的有效性。 注重源头预防推行集体协商。襄州区总工会从源头入手,深入到各个基层企事业单位,宣讲法律法规,反复沟通、协调,耐心做企业方与职工工作,依法依规督促企业与职工签订合法有效的工资集体合同,确保职工工资、劳动安全、女职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截至目前,襄州区已签订企业、行业(区域)集体合同175份,覆盖职工45000余人,建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1%。 强化监督检查开展法治体检。襄州区总工会每年联合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法院共同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通过实地检查、座谈交流、现场答疑等方式,重点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劳动用工、人事管理、劳动保护等方面情况,对各企业用工矛盾纠纷多发点以及劳动合同签订等情况进行查阅评估,及时指出检查中发现的劳资纠纷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出专业“良方”,出具法治“体检报告”,并对企业行政、人事负责人等进行普法宣传。近年来,襄州区通过法治体检走访企业365家,指正修改规章制度467条,化解劳动纠纷263件,发出工会法律意见书13份。 突出维护职能实行法律援助。针对劳动权益受到侵害而又无钱请律师的农民工和困难职工,在用人单位拒绝调解或调解不成功的情况下,襄州区总工会坚决履行维护职能,从工会职工法律服务团中指派专业律师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把职工权益锁进“保险箱”,为农民工和困难职工撑起一片蓝天。近年来,襄州区总工会投入近百万维权资金,为千余名农民工和困难职工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