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敏)陈家埠口村工会联合会坚持“跳出工会干工会”的工作思路,打破“事必躬亲”的思维定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借势发力,聚力整合资源,推动工会阵地建设提档升级,服务职工提质增效,不断扩大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实现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一、建机制强队伍,打通指挥中枢 立足村工会组织实际,实现从“有”工会到“是”工会的转变。 一是以党建带工建,整合资源抓建会。首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非公企业、农经合作社等“两新”组织以及新业态劳动者纳入村工会范畴,解决建会无会员问题。其次,以村工会联合会主席由“两委”成员担任、村妇委会主任与工会女职工委主任交叉任职等方式建立健全了村工会“三委”班子,实现了“有”工会。 二是建机构设窗口,推进工会服务进村。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立工会服务窗口,摸清会员人数,了解社情民意,宣传工会职能,把村实际与工会工作有机结合,组建工会志愿者服务队,从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帮扶解困等普惠活动入手,让会员群众了解工会,实现了“像”工会。 三是搭载体抓活动,彰显工会新作为。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在基层治理、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共同缔造中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按照“六有”标准有序推进村工会规范化建设,探索村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内容和标准,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建设村工会综合活动阵地,切实发挥村工会联合会“是”工会组织的作用。 二、搭载体强融合,夯实服务平台 立足职工需求,实现“单打独斗”到“共建共享”的转变。 一是建好常态化职工服务阵地。将“小三级”工会组织建设与“共同缔造”活动和“两回两带”工程等深度融合,探索工会服务社区化、属地化新模式。以“两回两带”服务站、公共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为依托,采取单独建、联合建、补助建等形式,按照“六有”工作标准,结合实际的开展共享职工之家、户外职工爱心驿站等阵地建设,为阵地购置电视机、设置读书阅览室、配备饮水设备、定制母婴室等,使职工有了锻炼休闲的场所,有力地打响了“工”字品牌,拓展了“工会”服务内涵。 二是搭建常态化职工就业平台。充分发挥“小三级”工会根植基层、联系基层的优势。助力“两回两带”工程,积极走访辖区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参加集中招聘会5场次,为辖区内企业开设招聘专场,帮助企业招聘近200人,其中外出返乡人员占六成,为返乡务工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再就业平台。 三是建立常态化对话机制。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强化服务,及时了解“两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情况,掌握生产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对在融资、扩大产能、营销管理方面存在的困难,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支持,牵线搭桥、创造便利。探索建立职工诉求收集与回应机制,强化民意反映功能,搭好“连心桥”,回应职工群众诉求、满足合理需求。各“两新”组织先后化解职工矛盾35起,走访慰问困难职工52人,为85名职工及家属送去慰问金、助学金。 三、抓重点强服务,激活末梢神经 立足工会基本职能,实现从“建起来”到“活起来”的转变。 一是抓好职工权益维护工作。关注弱势群体,把关爱困难职工作为工会的大事来抓,做到“五必访”,凡职工生病住院、去逝、过生日等,工会联合会都会主动关心、安排专人进行探视慰问;积极筹备“情系女职工 法在你身边”女职工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女职工依法维权意识,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联合综治部门,做好职工来信来访工作,全年共接受职工投诉案件69起,成功调解58起。帮助督促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 二是抓实职工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把培训工作作为提升工会干部履职能力和提高广大职工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向上输送参加培训,邀请专家开展培训,联合部门专业培训等形式,组织工会干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围绕村级产业定位、乡村振兴工作,协调镇人社中心提供种植养殖、餐饮服务等精准化教育培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全年组织开展和参加各类培训活动10余次,参加人员近300人次。 三是抓牢职工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先模人物评选活动,大力开展先模人物事迹宣传,全方位反映基层职工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对激励广大员工牢记崇高使命、推动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利用“三八”、“五一”、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辖区内广大职工开展和参加上级工会组织的演讲、歌咏、职工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10余次,参加人员1000余人次,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