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23载,刘晓耘始终谨记“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初心和使命,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他依然冲锋在最危险、专业水平要求更高的地方——隔离重症区。在这个专门收治新冠肺炎危、急、重症患者的地方,他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完成病患的抢救和治疗,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筑起最后一道防线。 1月18日深夜,刘晓耘接到医院通知,西院区有一例武汉返襄的病毒性肺炎患者,需要紧急会诊,他立马动身前往西区参与诊治,也拉开了抗击新冠肺炎的序幕。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他被抽调进入襄阳市新冠肺炎诊治专家组,并担任医院院内专家组副组长,主要负责新冠肺炎的诊断和治疗,经常是白天在东区ICU上班,晚上在发热门诊及各县市区参加会诊工作。 1月24日除夕,2月8日元宵,今年的这些节日在刘晓耘印象中,都成为一个个忙碌的工作日,会诊病人、查房、讨论病情、提出治疗方案、观察效果……从1月18日开始,40多天来,刘晓耘的生活就和新冠肺炎紧密联系在一起,经常是忙完工作已是凌晨,第二天又投入战斗中。 1月27日,我院西院区被确定为疑似及确诊病人的收治医院,刘晓耘主动请缨到西院区驻守,先后参与了15个隔离病区的设置及设备配置,并为医生进行诊疗教学。 为了响应上级“应收尽收”的政策,所有发热病人都要收到隔离病区,这给医院带来了很大的收治压力,隔离病区不停的设置,但很多新调入的医护人员并不是呼吸专业,对一些专科的治疗不够熟悉。 面对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刘晓耘也要从头认识和研究,一边啃着国家发布的诊疗指南,一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调整治疗方案。“这是一个新型的疾病,和我们以往面对的都不太一样,要抢时间,也要更加慎重。”刘晓耘说。 刘晓耘知道,一个一个病区的去指导培训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形式,需要尽快规范全院的诊断标准。 白天他忙完病区会诊、专家组会议后,夜晚他就开始研究白天的病例,总结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拟定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埋头参与编写院内诊疗规范并不断在实践中调整,前后完成了三次修订。 同时,他还参与制定并及时修正院内预检分诊标准及流程、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发热患者住院诊疗流程、专家会诊意见及流程、疫情卡上报流程等一系列文件,将自己的在临床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深入一线指导参加疫情防治医护人员的工作,刘晓耘觉得自己一刻都不能停下,因为战斗还在继续。 随着疫情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人被收入医院,在各个隔离病区出现一些重症患者,需要重症医学专业的医生进行会诊,刘晓耘自然是责无旁贷,每天奔波在不同的病区查看病人,防护服穿了脱、脱了又穿,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 重症患者分散在各个病区,专科医护人员不足,设施也不齐备,刘晓耘建议医院开设专门的隔离重症区,将这些重症患者集中收治,统一管理,一方面可以减轻普通隔离病区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更加专业、完备的设施和人员开展救治工作。 2月4日,西区重症医学科转为隔离重症区,并用3天时间改造扩大到32张床位,协助收治危重病人,积极降低死亡率。 有了隔离重症区,就像筑起了抗击疫情的最后防线,这里也是许多重症患者最后的希望,刘晓耘暗下决心:一定要守好这里。 不过打击来得更快,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接连出现死亡病例,这让有着20多年重症患者救治经验的刘晓耘也难过不已,他脑海里中反复思考治疗过程有没有遗漏,哪里还需要改进,整夜失眠,一度近乎崩溃。 院领导、省内市内ICU同行和同事为他宽心:“这个疾病我们都是第一次面对,敌人很狡猾,但我们也不应气馁,还有一些患者经过治疗好转,还有那些患者等待我们救治,相信你一定能够战胜它。”有了大家的信任和理解,刘晓耘慢慢放下思想包袱,更加全身心的投入战斗中。 有一家三口同时感染新冠肺炎,发展成重症后转入隔离重症区,母亲已经不幸离世,70多岁的老父亲患有肾功衰合并呼吸衰竭已经上了呼吸机,40多岁的女儿李女士也呼吸衰歇,吸氧浓度接近纯氧,呼吸机一刻都不能离开,说话、吃饭都很困难。刘晓耘心想:不能再让这个家庭继续破碎。 他每天查房就鼓励他们说:“一定要多吃饭,把饭当作药来吃,只有吃的进东西,才有力气抵抗病魔。”在刘晓耘的鼓励和精心治疗下,父女俩的病情都有所好转,李女士再见到刘晓耘说:“得亏你当初的鼓励,让我把饭当药吃,我就吸一口氧、吃一口饭,这才活了下来。” 身体基础好一些,病症相对轻的患者,经过隔离重症区的治疗已转到普通病房。有了成功救治的病例,这为刘晓耘注入强心针,“有好转就有希望,我们的治疗还是有成效的。” 刘晓耘在诊治工作中亲力亲为,完成许多高危操作,例如气管插管、有创穿刺、置管等有创操作,他都亲自上阵。 有一次,一名患者气道压突然升高,呼吸机报警,经紧急检查考虑气道梗阻,需要立即更换气管插管。此时情况危急,患者病情不足以等到插管小组赶来,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刘晓耘没有犹豫,在缺少正压防护服的情况下,他立即开展抢救,紧急更换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恢复正常。 这样的抢救在隔离重症室再常见不过,新冠肺炎引发的重症多是呼吸衰竭、肾衰竭甚至休克,大多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协助呼吸。有些患者还需要进行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治疗或床旁CRRT治疗。在这里,刘晓耘还和医院其他专家一同完成了该院第一例ECMO治疗,为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更多保障。 截至3月初,隔离重症区已收治重症及危重症患者45人,其中20余人病情好转转出重症区。患者好转、康复对刘晓耘来说是最大的鼓舞,证明他和团队的防控工作发挥了作用。 按照市指挥部的统一安排,襄阳周边县市区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要转入市区定点医院集中诊治,已从枣阳、宜城等县市区转入10名重症患者,在西区隔离重症区接受治疗。 省委组织部通报表扬,襄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襄阳市委组织部、人社局记功奖励,面对这些荣誉,刘晓耘摆摆手说:“救治病患是我们医生的责任,这些荣誉与其说是对我的认可,我更愿意把它当做一种鞭策,让我在行医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做好重症患者的救治。” 医路漫漫,不负韶华。刘晓耘带领隔离重症医生这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尖刀队”,不分白天黑夜,与死神搏斗,将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从“鬼门关”拉回,用行动永葆初心,筑牢抗“疫”最后一道生命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