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襄阳市总工会 > 襄阳先模 > 职工故事 > 正文
全心全意守护职工权益的“娘家人” ——记樊城区总工会副主席李华
2024-03-12 14:37:00  来源:  点击量:
【字号: 】【打印

开展集体协商,和谐职企关系;打造“最美窗口”,多元化解纠纷;普法宣传“六进“,助力职工尊法守法……作为工会工作者,李华把维护职工权益拿在手上、放在心上,通过不断探索、总结、优化,全心全意呵护、温暖职工,守护职工合法权益,被誉为广大职工的“娘家人”、“贴心人”。

善聚焦,她把服务送进园区

蓝光创新创业孵化园是位于樊城区长虹路高庄社区的一家大型综合性创新创业基地,该基地内入驻有会计咨询、工程管理、通信电子、教育培训等各型业态企业140多家,就业人数1000余人。园区内同工种之间,因企业规模大小、盈利能力不同,同工不同酬,职工频繁跳槽,给企业管理增加无效成本,同业无序竞争存在潜在风险等新问题……

如何才能解决这些矛盾呢?针对园区规模大、企业多以及新经济、新阶层、新业态的出现给劳动关系领域带来的新变化,樊城区总工会通过开展园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让职工、企业和园区进一步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李华集众人智慧,从集体协商入手,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来破解难题。针对园区的具体情况,李华和专班人员多次深入基地及企业,先后组织园区管理方、企业方、职工方“三方代表”召开大小会议数十次,就职工关心的“规范劳动用工、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员工工资增长幅度”等重点议题开展协商,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在全市率先签订了蓝光楼宇区域性集体合同。

楼宇区域性集体合同的签署,使集体协商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稳定器”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几轮集体协商下来,职工和企业的距离拉近了,企业和园区的关系和谐了。职工们反映的就餐、快递存放、电动车充电等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孵化园俨然成了职工的“温馨家园”。

2022年6月,全省工会集体协商工作现场观摩会在樊城区举行,来自全省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总工会、国家级开发区工会的130多名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实地观摩了园区集体协商工作开展情况。

同年8月10日,《工人日报》第2版以《襄阳市樊城区总开展园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为职企双方搭建沟通平台——3轮协商后,6000多名职工“薪情”变了》为题,对樊城区开展楼宇集体协商工作进行了深度报道。9月,襄阳蓝光创新创业孵化园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工业园区”,系襄阳市唯一一家获评该称号的工业园区,全省仅两家。

在此基础上,为更好服务企业和职工,2023年6月,李华依托高庄社区、蓝光楼宇资源打造“一站多能、三站融合”的全国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让职工不出楼宇就能享受到就业指导、创业咨询、法律援助、关爱帮扶等九项服务,公共服务在楼宇“如影随形”。初步实现了企业入驻在哪里,公共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职工分布在哪里,公共服务就体现在哪里;问题诉求在哪里,公共服务就落实在哪里的目标。2024年1月4日,全国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检查组到蓝光对样板站点进行了检查验收。

深耕耘,她免费为职工解烦忧

在现实生活中,职工维权难是一个老大难。为帮助职工依法维权,樊城区很早就成立了“工调委”及“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

如何拓展和深化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作为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李华和职工服务中心人员、调解工作室人员一直坚持以“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为工作指引,并在不断优化关键环节、内容,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等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

为提高质效,工作室聚焦“三率”谋发展。创造条件,优化人员配置和培训形式,注重提高办案的“成功率”;把争议调处工作关口前置,将矛盾化解在初始、萌芽阶段,不断提高职工群众法律“普及率”;注重成果转化运用,“以案说法”,提高成功案例的“利用率”。2022年,李华通过多次与调解员们座谈交流,用3个月的时间总结出了调解的“六大实战技法”,用于指导调解实践。经验文章发表在《工人日报》客户端、“作风襄阳”,被“中工网”全文转发。2023年4月,调解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交流、推广。

不仅如此,工作室特别注重探索维权服务新途径,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采用“走出去”,变案件委派、委托为自主调解,深入进企业、村(社区),用贴近服务的方式,有效化解企业与职工矛盾。

市民徐先生和14名工友在襄阳市区一家酒店打工,两年多来,因为疏忽,他们都没有与酒店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从2023年9月开始,酒店无故拖欠工资达9万多元。徐先生等人多次催讨无果,无奈只能向樊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0月下旬,樊城区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将案件委派给区工调委。区工调委立刻安排“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调解员辛天成介入该案件进行调解。辛天成接到指派后,迅速与双方当事人联系,多次给酒店老板打电话,并4次邀约员工代表及酒店代理人到樊城区工会职工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详细了解案件情况,认真分析问题所在及矛盾点。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在14天内化解双方矛盾,双方都觉得满意,自愿签订调解协议。

就这样,经过三年多的不懈探索,工作室初步形成了“协调联动、有机衔接、便民高效”的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多元化解机制。三年来,工作室共接收案件592件,结案572件,达成调解协议246件,涉及金额2285万余元,职工获得赔偿金额达471万余元,成功率提升至75%,远远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此项工作得到了省市总工会和市总工会的高度肯定,樊城区总工会被省总工会表彰为“推进劳动争议诉调对接试点工作先进单位”。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被襄阳市总工会评为“最美班组”。李华本人也被评为湖北省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

2023年6月,在李华和团队的推动下,“人社+工会”裁调对接工作室正式挂牌,职工维权又添新平台……

勤创新,她把职工所需送到“家门口”

在日常的下基层走访中,李华发现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虽然法律意识较强,但维权能力较差,而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差。

李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现象。她创新地利用“工调委”人力资源组建了法律宣讲团队,每年持续深入法律宣讲“六进”活动,并且严格做到“每场活动必到、内容必审、成效必评”。

2021年以来,聚焦企业、职工需求,调解员开展“法律知识进百企•依法维权促和谐”法治宣传活动40场,结合农民工、产业工人、职工等实际需求,重点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惠及4000余名职工。在中国一冶集团襄阳分公司、湖北张霞俏辣妈家政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的法律宣讲活动,职工的求知欲强烈,互动环节,调解员耐心解答职工疑问,活动收到较好效果。

在此基础上,李华对2022年法律“六进”活动再次进行创新,新增“以案说法”环节,提升成功案例的“利用率”。即调解员把工作室调解的成功案例现场进行讲解与分享,目的是通过调解员讲述亲身经历,帮助用人单位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用人单位知法、懂法和守法的能力。同时向劳动者宣传有关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区别,让广大职工、产业工人、农民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理性合法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以案说法”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形象的现场分析、讲解、提醒,极大丰富了职工的法律知识,大大提高了普法效果。



 
 

版权所有:襄阳市总工会 主办单位:襄阳市总工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地点: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春园路38号 | 办公电话:0710-3224881
鄂ICP备14010481号-2 鄂公网安备42060602000365号
总编辑:李宏音   责任编辑:王洪云
建议使用1200*8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