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襄阳市总工会 > 基层动态 > 正文
轻松化解劳动争议案件的“六大实战技法”
2022-12-28 13:42:57  来源:  点击量:
【字号: 】【打印

(通讯员:李华)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劳动争议案件,樊城区总工会“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工作室的调解员们,一边在实践中调处纠纷化解矛盾,一边探索总结,摸索出一套调解中最实用方法——“六大实战技法”,用来有效化解纠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一技法:借调解优势,建立信任关系

调解员在接待当事人进入调解之初,有些当事人对调解室持怀疑态度,和调解员之间有“距离感”,这很不利于调解。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信任关系,拉近与当事人间的距离呢?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把诉调的优势、好处告诉当事人,是调解成功的“金钥匙”。

因此,我们的调解员会在了解案情的同时,巧妙地把工作室总结的诉调的“五大优势”告诉当事人,讲明调解与诉讼的不同,着重凸显诉调的优势。当事人了解了诉讼与调解的不同,会马上建立起对调解室、调解员的信任,奠定开展调解工作的基础,后续的工作开展就很顺畅了。

诉调的“五大优势”主要有:一是高效便捷。诉讼花费时间长,结案用时在3-6个月,走调解程序,时间一般不超过 30 个工作日。二是完全免费。诉讼需要支付律师费、诉讼费等各种费用,而诉前调解不论案件涉及金额大小,全程免费服务。三是对抗性弱。诉讼要对簿公堂,加深隔阂,调解不仅可以调和关系,执行起来也更容易。四是效力相同。调解的结果可以申请司法确认,经过司法确认后的调解协议和司法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五是隐私性强。调解过程一般不公开进行,调解文书无需上网,充分保护了个人隐私及商业秘密等不便公开的信息。

第二技法:学法律知识,夯实调解基础

诉调对接工作室调解员一般由专业律师、退休法官、优秀工会退休干部等人员组成。很多同志在调解实践中发现,调解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很多同志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是“老经验”、“老专家”,但由于对法律知识、调解技巧方法、司法程序等缺乏深入的了解,存在法律知识的空白,在调解中会解释不到位,运用不得法,错失解锁矛盾的良机,抓不住当事人争执的“要点”,导致调解失败。

学习法律知识,学习调解的方法、技巧就成了调解的“敲门砖”。调解员的经历,很能给大家以启发。张险峰是樊城区总工会退休干部,对工会业务非常精通,但面对进入调解室接手的第一件案件时,还是觉得力不从心。在看了卷宗后,觉得原、被告说的都有理,掌握有限的法律法规知识,也不知道怎么运用,虽然经专业律师的指导,案件最终没有调解成功。回忆当时的情况,她记忆犹新:我不知所措,没有头绪,从哪儿开始调解呢?要运用哪些法律条款呢?感觉做调解员不容易……

现在,调解室制定了学习培训制度,调解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参与案件审理旁听、座谈交流等方式,不断积累、丰富法律知识。有了法律的支撑、理论的指引,调处案件的成功率大幅提升,整体的成功率达到70%。现工作室打造金牌调解员3名,调解力量后劲充足。

第三技法:用利害关系,打破调解僵局

当调解陷入僵局时,如何扭转局面?调解员要善于观察,能敏锐抓住当事双方的利益“关键”、“七寸”,一针见血,指出利弊,就能打破僵局。

朱某是个建筑施工包工头,雇佣有十几个工人跟其在工地做泥工活,多年来累计拖欠工资18万多。因为涉及多个县市区,时间长,劳动监察部门无法受理。时逢年末,朱某拒接电话,逃避不见面,十几个工人情绪特别激动,声称要上访……情况不妙,如何化解?刘乐华调解员,是专业律师,他通过接触,发现朱某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严重性——甚至构成涉嫌犯罪,更不知道他的行为会影响准备考公务员的儿子。

抓住这一关键,调解员告知他,所拖欠的工资金额及人数已经构成涉嫌欠薪犯罪所规定的情形,如果承担刑事责任或成为法院失信人员后,会给家庭和子孙后代的参军、考公务员等政治上的进步造成很大影响。朱某听后,立马答应先支付拖欠的50%的工资,再分期支付。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并申请樊城区人民法院对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

此案调解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找到打破僵局的突破口——利害关系。调解员就要善于利用利害关系,找准突破点来化解矛盾。

第四技法:让“苦口婆心”,化解双方心结

当调解员除了掌握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技巧外,还要舍得花大力气,有一张“婆婆嘴”,不遗余力去化解矛盾。

调解室的张杰萍调解员经常开玩笑说,当调解员要气得、受得,还要有“蚂蟥”精神,盯住不放!

2021年,她接收了一起委派案件,案情相当复杂,也很烧脑。六十多岁的人了,做不通工作时,也都急哭了。案情的复杂在于:一是包工头李某,是第三级包工头,家住外地;二是欠薪涉及两个区;三是项目是层层转包;四是在调解案件时拒不提供相关印证资料,调解成功后找各种理由不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这些因素的叠加,给办案、结案都造成难度!

为帮助农民工讨薪,张调解员挖空心思想办法。她找到项目总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和分公司的总经理(上面两级承包商),进行沟通。为难的是,三个承包者,分别住在武汉、黄冈、随州三地,协调起来困难多多。她只好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通过微信电话联系,平均每天要花二、三个小时去劝说。面对一次次的无情拒绝和冷冰冰的话语,张杰萍累计打150多个电话,耗时一个多月,才调解成功。事后她含泪说,能调解成功太不容易了,多少次我上厕所的时间都还在发微信。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案件,双方当事人都有难言之处,都有满腹的牢骚,耐心细致的工作是调解的有效手段,调解员要不厌其烦,用千百遍的“追问”,化解心结,促成案件的化解。

第五技法:用人物关系,破解调解难题

通过近几年调解的案件,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劳动纠纷案件发生在亲朋好友之间。很多工地包工头,雇用的是自己身边的熟人,亲戚,朋友。在调解中,善于利用当事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特别是亲情、友情、乡情、邻里关系等,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让彼此放下怨怼,互谅互让,握手言和,不失为调解的“一副好牌”。

2022年1月18日,调解员张险峰接手这样一个案子:原被告之间是姑舅老表关系,被告张某长期在建筑工地上当小包工头,把身边的亲戚们介绍到工地上干活,还帮助亲戚们解决吃住问题。刚开始时,亲戚们都很高兴,也很感激他,但在工程款结算不及时,被告张某不能给亲戚们结算工钱(劳务费)后,亲戚们就开始抱怨张某,在多次催要无果的情况下,就把张某告上了法庭。脸皮撕破了,张某也感到很委屈,觉得亲人们没包容理解他。

针对他们之间的相互埋怨,张调解员从亲戚关系如何相处入手,对他们进行劝解。亲情无价,血脉相连。经过多次做工作,“打亲情牌”,原告被感动了,首先让步,少要了近5000元,被告的老婆拿出私房钱(疫情原因,没结算到工程款),支付了拖欠的工资。

第六技法:用为民真情,激励勇往前行

劳动争议案件争议大、难度高,调解员要树立为民情怀,有满腔的热情,发扬无私奉献、迎难而上的精神,才能坚守在调解关口,化解矛盾于诉前。

现在,樊城区诉调对接工作室有7名调解员,六十岁以上的老干部有3人。工作室成立两年多来,调解案件近500件,职工获得赔偿金额达561万余元。2021年,案件受理数量、结案数量、达成调解协议数量均在全省名列前茅,得到了省、市总工会领导的高度肯定,樊城区总工会被省总工会表彰为“推进劳动争议诉调对接试点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被襄阳市总工会评为“最美班组”。

“六大实战技法”助力调解员攻坚克难,化干戈为玉帛,化解一件件纠纷,破解一道道难题,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守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着巨大作用。


 
 

版权所有:襄阳市总工会 主办单位:襄阳市总工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地点: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春园路38号 | 办公电话:0710-3224881
鄂ICP备14010481号-2 鄂公网安备42060602000365号
总编辑:李宏音   责任编辑:王洪云
建议使用1200*800分辨率